基本信息编辑
中文名
拓
释义
开辟,扩充;以手推物;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古同“摭”,拾取
拼音
tà,tuò
同音字
柝、跅
组词
拓世、拓张
偏旁部首
扌
笔画顺序
横、竖钩、提、横、撇 、竖、横折、横
笔画数
8笔
结构
左右结构
五笔
rdg
仓颉码
qmr
郑码
dgvv
四角号码
51062
部首笔画
3笔
注音
ㄊㄨㄛˋ(tuò)、ㄊㄚˋ(tà)、ㄓˊ(zhí)
字码
基本区 U+62D3
字级
一级字
部外笔画
5笔
平水韵
入声十五合
笔顺号码
12113251
词性
动词
造字法
形声
拓编辑
汉语汉字
“拓”,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tà,最早见于秦系简牍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拓”的基本含义为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如拓印、拓本[1]。
在日常使用中,“拓”也用作于姓氏[1]。
目录
1字源演变2详细释义3古籍释义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4字形书法字形对比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5音韵汇集韵书集成中古音系
方言汇集
字源演变
编辑
“拓”,初见于秦系简牍时代,要想开拓新的道路,就需要推开原有的一切障碍,“拓”字本义为以手推物,是一个会意字。在小篆文中,其字形左边像拓只手的形状,表示“拓”与手有关;有关为“石头”,因为路边的石头常会阻碍前行的道路,所以将其推开以方便行走。后来,“拓”引申为开辟、拓展这也是该字现在的常用义。后来又在《说文》中发现,“拓”字简体版的楷书从《说文》演变而来。“拓”的字源演变图如下[2][1]:
拓的字源演变
拓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tà tà |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
拓印 |
make rubbings from inscriptions, pictures, etc. on stone tablets or bronze vessels |
拓工、拓手 |
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隋书·经籍志》 |
以纸片依样制作 |
copy |
新拓来的鞋样子的鞋,刚刚上脚。——丁玲《母亲》 |
|||
贴 |
stick on |
就是前日被瘟官打的棒疮,在暗地狱里讨个烂膏药拓了。——清·张南庄《何典》 |
|||
涂抹 |
daub;smear;paint |
极鬼便纠合几个同道中,来到村里,拣个僻静所在,拓花了面孔,扎扮停当,…打进门去。——清·张南庄《何典》 |
|||
tuò |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动词 |
举,托起 |
lift |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列子·说符》。 |
|
开辟;扩展 |
develop;open up |
拓地、拓界 |
拓世贻统。——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
||
把物推开 |
push open |
拓,手推物。——《集韵》 |
|||
张开 |
stretch |
至是, [张] 浦见士皆拓两石弓有余力,大骇。—— 吴广成《西夏书事》 |
|||
形容词 |
开阔的 |
spacious |
拓大 |
——见“落拓”(luòtuò) |
|
参考资料[1] |
古籍释义
编辑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之石切,音只。【说文】拾也。宋语。或作摭。
又【后汉·张衡思赋】拓若华而踌躇。【注】拓犹折也。楚辞曰:折若木以拂日。
又【集韵】施只切,音释。亦拾也。
又【唐韵】【正韵】他各切【集韵】【韵会】闼各切,音托。手承物也。一曰手推物也。【李山甫诗】一拓纤痕更不收。【注】大历四年,崇公主道汾州,以手掌拓石壁,遂有手痕。今灵石有公主手痕。
又【增韵】斥开也。【扬雄·甘泉赋】拓迹开统。【注】拓,广也。
又拓落,犹蹭蹬也。【扬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注】拓落,不耦也。
又复姓。后魏始爲拓跋氏。北方谓土爲拓,谓后曰跋。孝文改爲元氏。【集韵】或作,又作托[1]。
说文解字
拾也。陈、宋语。从手石声。摭,拓或从庶。之石切[1]。
说文解字注
(拓)拾也。有司彻篇:乃摭于鱼腊俎。俎释三个,其余皆取之。摘下云:拓果树实也。仪礼摭古文作摕,此实非一字,因双声而异。陈宋语。方言:摭,取也。陈宋之闲曰摭。从手石声。之石切。古音在五部。
(摭)拓或从庶。石声、庶声皆古音五部[1]。
字形书法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
中国台湾 |
中国香港 |
韩国 |
日本 |
参考资料[1] |
书写演示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参考资料[3] |
书法欣赏
草书-易忠箓-《求书帖》 |
行书-孔广陶-《九成宫醴泉铭》 |
楷书-吴湖帆-《化度寺碑》 |
隶书-刘运铨-《刘园集帖》 |
篆书-安国-《石鼓文》 |
参考资料[4] |
音韵汇集
编辑
韵书集成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拓 |
广韵 |
宕 |
入 |
铎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他各切/之石切 |
tʰɑk |
|
梗 |
入 |
昔 |
章 |
开 |
三 |
全清 |
之石切/他各切 |
tɕjɛk |
|||
集韵 |
宕 |
入 |
铎 |
透 |
开 |
一 |
次清 |
闼各切 |
tʰɑk |
||
梗 |
入 |
㫺 |
书 |
开 |
三 |
次清 |
施只切 |
ɕiæk |
|||
梗 |
入 |
㫺 |
章 |
开 |
三 |
全清 |
之召 (石)切 |
ʨiæk |
|||
韵略 |
入 |
铎 |
挞各切 |
||||||||
增韵 |
入 |
铎 |
他各切 |
||||||||
入 |
昔 |
之石切 |
|||||||||
中原 |
入上 |
萧豪 |
透 |
次清 |
tʼɑu |
||||||
中州 |
入作上声 |
萧豪 |
叶讨 |
||||||||
洪武 |
入 |
药 |
透 |
佗 |
次清 |
他各切 |
t‘ak |
||||
入 |
陌 |
照 |
陟 |
全清 |
之石切 |
tʃiək |
|||||
参考资料[5] |
中古音系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调 |
声母 |
韵母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tɕ |
ǐɛk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tɕ |
jɛk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tɕ |
iæk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tś |
jäk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tɕ |
ǐɛk |
||
参考资料[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