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冰聪
时逢全国两会召开,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建议将每年9月30日定为中国成人节的提案,冲上了热搜排行榜第一名。提案建议将“正衣冠”“净洗手”“击鼓明智”等,作为成人节的重要仪式。
其实在世界不少地方,成人礼拥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于英国王室的成人礼,以慈善舞会作为传统,流传了200多年。美国家庭则偏好以约会和舞会来为孩子们庆祝,不过在仪式之后也意味着一些孩子会离开父母独自求学并自己赚钱缴学费。犹太人将成人礼时间定为12岁,堪称最早,但12岁就迈向成人,也意味着孩子们须早早肩负更多的责任。而对于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和马来西亚婆罗洲的原住民族来说,古老的陆地跳水和刺青习俗也伴随着成人世界的危险与疼痛。虽受到疫情影响,日本横滨仍坚持举办线下成人礼,则是在对抗疫情的艰难一年中孩子们能感受到的小确幸。
我们要不要搞成人礼尽可见仁见智,从长计议,今天我们先来看看别人的成人礼有哪些渊源、讲究。
日本
横滨成人礼
戴口罩的成人礼仍是疫情下的小确幸
新年的钟声带来2021年的问候,又一批孩子长大了一岁,迈向成年。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完全消退,为了阻止病毒传播,许多国家都禁止大规模的集会活动,那么孩子一生只有一次的成人礼该怎么办?
日本政府决定克服难题——在防疫的同时,依循惯例给20周岁的孩子举行成人仪式,毕竟它关乎着全国124万的20岁青年人。今年1月11日举行的横滨市线下成人礼就备受关注,但《日本时报》记者高桥流星还是颇为悲观地写道:“疫情给一生一次的成年礼蒙上了阴影。”
毕竟往年属于孩子们的告别童年聚会和成人礼之后的通宵派对,现在都泡了汤。参加仪式的孩子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测量体温,并且在会场中隔位而坐,保持社交距离。不过,能盛装坐在体育馆里共同迎接一生一次的成人礼,还是疫情肆虐下孩子们不可多得的小确幸。原本横滨的成人礼也计划在网上举办,但经过讨论后,负责人觉得配合适当的防疫措施,仪式可以在线下举行——他们不想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让年轻人觉得扫兴。
因为活动的人数限制,成人礼在横滨体育馆和横滨国际和平会议场分头举办,共8场仪式,每个分会场承担4场。根据日本内务和通讯部的数据统计,这场以“开花”作为主题的典礼,总共吸引了37000名青年参与,是日本所有直辖市中最多的。
横滨市教育局长小谷真也在讲话中说出了一年以来孩子们面对的困境:“去年是你们童年的最后一年,恐怕并不是以最好的方式令人难忘。从上网课开始,你就无法看到朋友和同学,围绕毕业和未来的不确定感,大家都经历了迈向成年的艰难过渡。”但他仍然勉励大家,作为新的成年人,要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福祉。
成人礼举办时,首相菅义伟宣布东京以及神奈川县等地进入紧急状态。横滨在办成人礼时也严格遵守紧急状态下的活动人数限制,组织者表示,活动现场人数都没有超过5000人,或者不到场馆容量的50%。比如,横滨体育馆的首场仪式有2738人参加,而另一个场地横滨国际和平会议场的首场仪式则有1688人。
记者高桥流星采访了在体育馆参加第一场成人礼的Ayame同学,她穿着以橙和粉为主色调的华丽和服,上面点缀着红白花瓣和缠绕的藤蔓,头发盘起来,并加以花朵装饰。她严肃地说,这并非她想象中的那一天。Ayame本希望能在成人礼当天见到朋友,因为她已经有好几个月没和朋友聚会了。“但我知道那不会发生。”她说,“我打电话和一些朋友聊了聊,他们都很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但我会耐心等待,直到可以安全看到他们为止。”Ayame咧嘴一笑,“因为成年期就是如此,对吧?”
英法
名媛贵族成人礼舞会
做慈善是跨入成人世界的门槛
以舞会作为成人礼的模式在欧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宫廷成人礼舞会。当时,十七八岁初长成的贵族小姐们盛装打扮,以舞会作为初次踏入宫廷面见国王的仪式。她们大多身着白色裙装,戴着白手套,并搭配头冠,在舞场中以风度翩翩的姿态树立起个人和家庭的声望。
早在1780年,英国就举办了第一届成人礼舞会“夏洛特王后舞会”,典礼由国王乔治三世发起,在妻子夏洛特王后生日时举办。当时的舞会就已经具备了慈善的元素,舞会中募得的款项全部被用于资助以夏洛特王后命名的妇产医院。
这项传统被一年一度地传承下来,舞会中结识的少男少女们还会在之后的六个月内,开展包括鸡尾酒会、音乐会、赛马等各项活动。因为这一系列活动几乎云集了所有贵族家的帅哥美女,到了18世纪后期,这一名为“伦敦季节”的盛事,甚至已经被定位为上流人士的婚姻介绍场所。
法国大革命期间,流亡到英国的法国贵族很喜爱“伦敦季节”舞会,以此怀念他们在凡尔赛宫廷的奢华岁月。不过这一传统流传到法国本土,则已经是1957年的事了。虽然英国已经在1953年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取消了“伦敦季节”礼仪,但它却在法国巴黎流传开来并闻名于世,发展到今天就成为赫赫有名的巴黎慈善舞会。每年感恩节前后,入选舞会的20名女孩名单一出炉,一定成为各家小报八卦的焦点。毕竟早在2005年,这场晚会就被《福布斯》杂志定义为全球十大奢华晚会之一了。
女孩们佩戴顶级珠宝,穿着高定礼服,参加一场“财富并非入场券,人数限定很严格,官方邀请是唯一凭证”的舞会,的确夺人眼球。受邀的女孩必须拥有一定的身价背景,也是因为这场舞会仍然秉承了最初做慈善的特色。这些初次参加正式舞会的少女们,会收到随着邀请函寄来的募捐小纸条,并按照个人意愿为自己感兴趣的慈善机构捐款。从2009年开始,舞会账目在第三方审计人员的监督下,实现了透明化。
一家名为《挑战》的法国媒体报道称,能受邀参加舞会的女孩,必须拥有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和对未来事业的规划与使命感。虽然当年的成人礼舞会发展至今天,已经不再苛刻地限制年龄,但仍保留着包括做慈善在内的基本传统。而在选拔嘉宾时,考察这些年龄在16到20岁之间的女生是否有事业使命感,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通过舞会跨入成人门槛的不易。
美国
毕业舞会
快乐放飞的舞会之后,将独立迎接人生新挑战
18岁意味着孩子在法律意义上成为大人,但对于美国的高中生来说,准备毕业、升入大学前的舞会则是更加激动人心的成人礼。BBC记者托尼·哈吉斯专门撰文,书写“美国高中毕业舞会指南”,来介绍这一经典的文化现象。
在学校主办的舞会中,孩子们身着正装,从发型到配饰都打扮得十分时髦。除了在舞会之前主动邀约自己的舞伴,学校还会让孩子们投票选出当天表现最佳的舞王和舞后。在舞会中,同学们暂时忘记学业的压力和即将进入大学的挑战,全身心沉浸在快乐的成人世界初体验里。
一名叫英格曼的男生,回忆起自己在弗吉尼亚州黑菲尔德高中参加毕业舞会时说:“我们那天完全不受约束,像成年人一样穿上正式的礼服出席正式晚会,不必担心什么时候必须回家,对我来说感觉真的像是长大成人了。”
但长大成人并不仅仅意味着快乐与舒适,美好的舞会时光转瞬即逝,之后对于不少家境并不富裕的孩子来说,就要离开自己家乡所在的州,独自外出上大学,外加打工赚学费,迎接人生新阶段的挑战。专门做世界大学排行榜的USNEWS,鉴于打工赚学费的大趋势,在去年还专门出了攻略帖,介绍能帮助孩子支付大学学费的16种兼职工作类型,其中包括去时薪高的快餐店打工、申请有学费津贴的校园工作等等。
在美国,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年龄分界点,算是孩子们别样的成人礼。首先,16岁生日的到来,意味着美国小孩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汽车。在YouTube上,类似“甜美的16岁惊喜”“汽车:我的16岁生日礼物”等小视频屡见不鲜,都是孩子们在拿到一把自己的车钥匙后,激动上传的作品。美国大多数的州允许16岁以上的小孩考取驾照。过了16岁,能自己开车上学,既方便又拉风,能让孩子们备感激动地喊出“长大真好”!
随后一个重要的年龄分界点是21周岁,因为孩子们终于能像大人一样,尝尝酒精是个啥味道了。无论是去超市买酒,还是去酒吧呼朋引伴喝个痛快,再也没有警察和家长的监管。所以,摆脱了《最低饮酒年龄法案》并拥有与酒精接触的机会,成为许多孩子心理上真正的成年礼。
犹太人
最年轻的成人礼
12岁成人后就能脱离父母管教?
不同于西方世界大多以18岁作为青少年与成人的分界线,犹太人将成人礼的时间定为12岁。与英语不同,希伯来文中成人礼“Bar Mitzvah”所代表的意思是“诫命之子”,强调12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在信仰上达到独立。这时人们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独立参加犹太社区中的各项活动,而不再由父母承担管教的责任。
在许多青少年听来,这样的规矩简直太爽了,能脱离父母的管教仿佛获得了自由。然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办成年礼之前,孩子就要跟着犹太人中最有学问的拉比,学习一年的宗教经文课程,同时还要“认识自己的根”,包括学习希伯来文,身着传统服饰进入教堂发表演讲,以及进行社区服务等等。
在教堂里面对亲朋好友发表人生第一场公开演讲,也是成人礼仪式的必修课。阅读传统经典《摩西五经》后,男孩们将汇报自己的思想,以及如何将经典应用于今后的日常生活。演讲最初的目的是鼓励社区中的人们彼此分享想法,不过也逐渐成为孩子向父母、家人和朋友表达感激的最佳方式。
随着仪式进行,孩子还要体验“送礼”与“收礼”。“送礼”的意思是为了执行戒律计划,孩子要选择一项能够帮助到别人的活动,做慈善就成为许多人推崇的选项。不过在成人礼当中,孩子也会收到丰富的贺礼,比如具有教育价值的书籍或者宗教用品,当然礼券或者金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根据Chabad组织对犹太成人礼习俗的分析来看,成人礼仪式的隆重与热闹程度绝不亚于一场婚礼——在仪式之后,如果没有赶上需要特别斋戒的纪念日,庆祝大餐、音乐和舞蹈一样也不会少,让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在传统上犹太儿童迈入成人世界的时间更早,但在现代社会中,孩子进入学校需要遵守校规,作为国家公民也需要遵守法律。较早迎来成年礼并不意味着脱离管教的放纵,而是肩负更多的责任,从小就须高标准要求自己。
原住民
“陆地跳水”与文身
成人仪式里危险与疼痛相伴
还记得去年因为电视剧《三十而已》热播而声名鹊起的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吗?在剧中它是深受好评的潜水旅行胜地,这个由80多个小岛组成的国家,是原住民美拉西尼亚人的故乡。这里除了海岛风光,更出名的是原住民成人仪式,它因为足够危险和惊悚,被人们称为“死亡一跃”。
这个原名为“陆地跳水”的仪式相传是由女性发明出来的。远古时,一名当地女性为了躲避丈夫塔马利的家暴而躲进森林里,她爬上了一棵大树,丈夫追来时,她用藤蔓缠绕住脚踝,纵身一跃想要逃跑。但同样跳下树却没有藤蔓做保护的丈夫,却葬身树下。这则新闻在族人中流传开来,男性为了避免命案再发生,开始竞相练习这项运动,并且禁止女性加入,他们认为当女性靠近跳台时,塔马利的灵魂就会来报仇,从而给“跳水员”带来不幸。之后,跳跃基地也从大树变成了专门搭建的木塔,木塔高度约为30米,要20多人经过5个星期的准备合力完成。
在每年的旱季,“陆地跳水”仪式就被提上日程,年满12岁的男孩要经由它显示自己的勇猛,并完成向成人的跨越。同时这项活动还与一种名叫yam的圆形山药丰收有关,因为它能展现出族人武士般勇猛的体格,有利于确保山药的丰收。
1970年12月,曾参与“陆地跳水”的白人男子卡尔·穆勒在《国家地理》杂志上撰文介绍,这一原住民成人仪式才为世人所知。这项为了庆祝丰收和成人礼的运动很有讲究,跳跃前运动员将双手交叉环抱胸前,头部向内缩,着陆时以肩膀触地来保证安全,毕竟从高台上纵身一跃的危险不言而喻。
根据美国广播公司的报道,1974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瓦努阿图时就曾观赏过这项运动表演。但不幸的是,当时正值雨季,并不适宜跳跃。捆绑运动员脚腕的藤条弹性不足导致中途折断,表演者直接摔下来,背部重伤最后不治身亡。
近些年,这项传统活动的知名度提高,当地甚至把它打造成观光旅行体验项目,不少外国人也对此跃跃欲试。然而,作为原住民成人仪式而被保存下来的文化传统,却未必适合大多数游客一起“尝鲜”。
另外,马来西亚婆罗洲原住民伊班族的成人礼则是用文身象征着成人世界中与成就相伴的艰辛和勇气。伊班人将自己的身体视作一本故事书,而刺青就是故事书的一个个章节,象征着男子成年之后的成就,代表去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做过的事,甚至拼杀过的敌人。
其中,在锁骨的位置文上茄子花,就是每个伊班男子成人礼中的重要一环。拥有茄子花意味着成年男子可以离开从小长大的长屋,开启名为“智慧之旅”的丛林冒险。而探险途中逐渐增多的文身代表着可以与家人们分享的每一次经历,彰显着他们的智慧与勇气。文身师Boy Skrang和Leo告诉记者,茄子花图案中心螺旋状的花纹,是伊班人模仿蝌蚪的螺旋状肠道所设计的,寓意是当蝌蚪长成青蛙,螺旋肠道就会消失,“我们长大后就脱离了跟母体的联系,但文身让我们记得自己的根”。
在皮肤上刺下记号,给人带来疼痛,象征着长大成人本来就是一场艰难的修行。成年后的男子,在痛感最强烈的喉咙上文蝎子,代表着他由青少年进人成年的艰难过程。此外,在喉咙和后颈的文身,也被族人赋予护身符的含义,保佑成年男子在丛林冒险之旅中不会被敌人割去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