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新同学苦于没有成长,找不到好工作,我深有感触,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进步,先分享一些自己的总结。
个人介绍
本人it研究生毕业,工作6年,业界称为码农,外界称为程序员。
作为一名步入职场6年的it老同学,来发表一下总结,全部是个人的经历和想法,不包含任何人物映射。
本科毕业后,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去考研了,结果没考上心仪的,调剂了一个,读了3年研究生,结果。。。和本科一样的渡过,纯粹是为了拿个证书,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年轻的自己啊!
IT行业总结
工作了6年后发现,其实学校里的课程都是比较滞后和比较浅的,可以理解为师傅领进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兴趣、悟性、坚持会起很大的作用。一定要坚持、一定要热爱,才会有深层次的发展。我们it这个行业虽说都可以来学,但是想学的深入,其实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这个行业有几个比较显著的特征:
技术范围广
相信这一点大家不会质疑,有前端、客户端、后端、算法、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运维等等,前端、客户端和后端其实还可以细分到很多领域,多到你手脚并用都数不过来;
技术纵向深
每一个技术栈的深度又是何其的深,一个普通资质的人(相信大部分都一样,属于正常人)一般能学到50%的深度,就已经很不错了,同时时间有限,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很多的技术栈,而且钻研的很深(高手大牛除外,厉害的人也不在少数);
技术革新快
这几年是不是人工智能、区块链比较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来一波新技术,其实新技术的产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都是为了推进某个方向的业务发展而产生的,就像汽车的发明是为了解决马跑不快、驼的货物不够多是一个道理,所以技术革新快了,我们就要不停的去学习,技术都是想通的,想去了解、去掌握使用方法(20%的深度)其实并不难;
成长各阶段梳理
说了这三点后,是不是有的同学都开始畏惧了?其实只要找对方法就不难,但是如何找对方法,这又是另一个问题了,我们从三个阶段再来剖析一下:
初入大学:大一~大二
在这个阶段,其实并不要焦虑太多,就跟着老师去学,去感受这个行业,学好一个基本的语言,学好数据结构,学好网络即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
培养兴趣
培养自学能力
这两点在你今后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如果这个阶段不培养起来,后面会面临很多的其他困惑,再来培养这两点就很难了,我当时也是不知道的,吃了很多亏,整个成长过程苦不堪言。
即将离校:大三~大四
一般大三的时候是可以选择在暑假去实习的,可以找一些小公司(如果你比较厉害了,可以去试试大公司)去锻炼一下自己,一方面可以了解到企业是怎么工作的,另一方面可以感受一下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不断学习和成长,毕竟要一边上班一边学习,你会感觉到时间是如此的宝贵,一周一周如白驹过隙啊!在找实习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因为待遇而做选择,只要能解决住房,解决温饱即可,待遇一定不是这个阶段所要考虑的,你需要考虑的是:行业方向!因为行业方向决定了你所能接触到的知识应用体系,例如现在做的比较突出的几个行业:电商、出行、区块链、安防、云,随便挑一家满意的,因为这个阶段,你去哪都是学习的,都能学习到很多知识。
而大四的时候,就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的时候了,可以类比高考,铆足了劲,冲刺一个最好的公司,因为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非常的重要,就像一张白纸开始画的第一笔,画的好坏对后面的作图有很大的影响,而这个准备周期不能像准备期末考试那样就一个月,而需要系统的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弥补不足。不要低估了面试官,不要觉得可以拿网上的面试宝典来糊弄过关,在回答问题时,是真正体会和理解了,还是在背诵面经,一听就知道了。所以我建议还是提前半年准备一下自己期望的领域,一步步充分准备起来,尽量在秋招时找到心仪的工作,否则春招机会比较少,而你的心态也会发生变化。
快速成长期:毕业1~3年
这时候你已经加入到一家心仪的公司了,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成长会特别快,每天都会学习到新的知识,每天都会有变化,这是正常的,这也印证了前面说的:it行业想入门还是很容易的,但是想更深入的成长,还是需要付诸更多的努力的。
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和工作上用到的很少有一样的,但是如果学校里学的扎实,你在工作中会学的很快,一方面是前面说到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it行业很多知识是相同的。这里同样有一个忠告: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总结,还是不要在意待遇!多注意每半年的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认真反思,多找有经验的人沟通;
慢速成长期:毕业4~6年
经过前面的3年的快速成长,你已经熟练掌握了各项技能,对整体架构设计也有些似懂非懂的理解,成长快的同学可能已经在不大不小的公司带了几个应届生了,成长慢一点的同学应该也已经是团队的主要贡献者了,在接下来的3年里,你会发现,在技术上的成长会越来越慢,更多的是架构设计上、业务理解上的成长。
👀 这个阶段同样不能丢掉你的老本行:技术要扎实,要硬!
同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软实力,软实力的定义很多,简单来说就是保证你在公司里怎么去沟通、怎么去成事、怎么去争取到更多的资源的非技术能力。
不要觉得软实力虚无缥缈,可能没那么重要(曾经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曾经我是个绝对的唯技术论者),它是决定你能走多远,能跳多高的直接因素,你可以从每个公司的晋升体系里看到它的影子,每个阶段的技术要求里就能感受到它在其中的重要程度越来越高。
正是由于它这么重要,所以它的沉淀也是需要时间的,相比较技术的成长,软实力的成长是很慢的,你去搭一套RocketMQ集群,阅读调试一下源码,很快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你可以产出好几篇还不错的分享文章,但是软实力没有那么好提高,而且很多时候会受限于性格、见识、格局而久久看不到成长,关于这点,我也在摸索成长,要经常反思和总结,要相信时间的力量,时间会证明一切。
最后的总结
我在成长过程中也是一路摸爬滚打,没有任何人的指点,所以走的很艰难。例如在大三的时候,如果有个学长可以阶段性的指点一二,如果有已经工作的师兄可以告诉我工作上需要什么,我应该前面的三年可以缩短一半;后来去面试bat,失败了有十来次,每次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都是靠面试回忆去猜测可能是哪方面的问题,回来学习和完善,当你真正去招人的是,你就会知道面试记录是多么重要,面试官可以从面试记录里看到你的成长,总是去面试,总是没有成长,就会被定义为缺乏潜力。
前段时间传出来说阿里已经不招30岁以上的P7,35岁以上的P8了,虽然后面辟谣了,但是无风不起浪,it这个行业正在向年轻化发展,毕竟每年那么多人毕业,那么多人走进it圈子。以前不相信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渐渐的发现,我在招人的时候也会看年龄看潜力,我会设身处地的想:等我35岁的时候,别人会怎么看我?所以趁着自己还年轻,努力拼一下,成长上去,后面的发展会顺畅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