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对凉州有着特殊的感情,凉州的繁华在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王之涣、王维、高适、岑参、王翰等诗人,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壮丽诗篇。
有一位诗人,虽然一生都没有来过凉州,但他写下的好多与凉州有关的诗歌,为遥远的凉州梦萦魂牵,为心中的凉州呐喊呼吁,与凉州同呼吸,共命运,深深地体现了他的家国情怀。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
一
武威,古称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黄金节点。唐朝建立后,对河西进行了大规模经营,先后设立凉州都督府和河西节度使,凉州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重镇。安定的社会环境和活跃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让当时的凉州升格为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有“河西都会,襟带西蕃,葱右诸国,商侣往来,无有停绝”“凉州七里十万家”之说。
安史之乱开始后,由于河西精兵内调平叛,凉州空虚,吐蕃乘机于764年占领凉州。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渴望朝廷收复凉州,是当时百姓的强烈愿望。一些有识之士如大诗人张籍在《凉州词》《横吹曲辞•陇头》等诗中写下“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谁能更使李轻车,收取凉州属汉家”的诗句。元稹《西凉伎》一诗中也有“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连城边将但高会,每听此曲能不羞”的句子。他们希望用诗歌激起人们对凉州的回忆,从而呼吁朝廷出兵凉州。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开始走向衰落,朝廷无动于衷,不思进取,在收复失地上无所作为。
在这些众多呼吁收复凉州的诗人之中,白居易无疑是对凉州情感最深的一个。
二
吐蕃占领凉州八年后,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入仕后,《凉州曲》《凉州词》等西凉乐舞早已在各地流传,但凉州却在吐蕃的控制之下,而且守边的将领也无意收复,这让白居易十分愤慨。
《西凉伎》是唐代剧目之一,据说其前身为《胡腾》。有一次,白居易在看完演出之后,奋笔疾书,写下了有名的《西凉伎》一诗。
白居易的诗中充满着一腔悲愤,对边疆存在的问题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批判。“有一征夫年七十,见弄凉州低面泣”,可是边将醉生梦死,麻木不仁,“贞元边将爱此曲,醉坐笑看看不足。”白居易通过舞者的歌唱,述说了凉州被吐蕃占领之后百姓的苦难,长叹道:“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天子每思长痛惜,将军欲说合惭羞。奈何仍看西凉伎,取笑资欢无所愧。纵无智力未能收,忍取西凉弄为戏”,表达了对边将骄奢淫逸、不思国耻,忘记收复失地这一重任的无限愤慨和对凉州百姓的深切同情。
对此,陈寅恪先生《元白诗笺证稿》中也论述了这首诗的历史背景:“自安史乱后,吐蕃盗据河湟以来,迄于宪宗元和之世,长安君臣虽有收复失地之计图,而边镇将领终无经略旧疆之志意。此诗人之所以同深愤慨,而元白二公此篇所共具之历史背景也。”
白居易的另一首《缚戎人》,叙述一位家乡本在凉州、原州一带的百姓的遭遇,表达的其实也是这种历史背景下的愤慨:“自云乡管本凉原,大历年中没落蕃。一落蕃中四十载,遣著皮裘系毛带。”“凉原乡井不得见,胡地妻儿虚弃捐……”
三
不管身处何地,只要一有空闲,白居易都喜欢听一听《凉州曲》,这已成为他公务之余、茶余饭后的习惯。只要一听到《凉州曲》,总能带给他无限的情怀,无限地感慨。
如《秋夜听高调凉州》一诗:“楼上金风声渐紧,月中银字韵初调。促张弦柱吹高管,一曲凉州入泬寥。”一曲凉州悠悠传来,心情是多么的寂寞孤独。这种正视现实的感受,沉痛的心灵写照,无疑把最真实的凉州留给后世。
又如《题灵岩寺》一诗:“……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今愁,旧恨,都从曲曲悲歌中传出。一首《凉州曲》,无限情怀在心中。
有时候,在看到一些花草树木时,白居易也情不自禁地想起凉州来。
如他的《感白莲花》一诗中就写道:“忽想西凉州,中有天宝民。埋殁汉父祖,孳生胡子孙。已忘乡土恋,岂念君亲恩。生人尚复尔,草木何足云”,表达了对凉州的牵肠挂肚。
四
《凉州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知不觉会勾起人们心中的情愫。白居易既感受着大唐盛世的气象,又承载着动乱时代的艰难。他用自己手中之笔,如实地记录着凉州的兴衰变迁,尽情地表露着自己的情感。他获得的这种关于凉州的体验,也传承至今,代代吟诵。
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
大唐盛世的繁华里,有凉州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在凉州厚重的记忆中,也传诵着白居易的牵挂与情怀。
公元846年,白居易带着对凉州的牵挂,走完了他75岁的人生历程。十五年之后,即咸通二年(861年),归义军节度使张议潮率军收复了凉州,也算是对白居易的一种告慰。
作者简介:李元辉,甘肃武威人,市凉州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先后在《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历史文化类文章三百余篇。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汗血宝马》,诗文集《诗文话天马故里》(与西木合著),武威文史散论《天马长歌》(与张长宝合著),武威非遗专著《凉州贤孝之“二十四孝”》(与赵大泰等合著),五凉文化著作《话说五凉》(与徐兆寿合撰),参编出版《凉州会谈》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