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明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一天是新中国第一个国庆日,是全国人民举国欢庆的日子。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此时的新中国尚面临着对手方的反攻危机,开国大典的和平、顺利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一、开国大典究竟哪天举办
为什么国庆日定在了10月1日?这看似简单的日期背后,隐藏着复杂情况。解放军于1948年底至1949年初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并于1949年4月、5月先后解放南京与上海,完成对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解放。但彼时的国军依旧在两广、福建及西南区域存有若干兵团,与解放军进行激烈战斗。
解放南京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在8月举办政治协商会议,并在随后成立中央政府,但具体哪一天举办尚未确定。为此一个新的机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成立,周总理任主任,他的任务很明确,即确定开国大典的时间,并筹办新政府的成立典礼、阅兵式与群众游行活动。委员会曾设想在北平西苑机场举办开国大典,因为这里地势广阔,但问题在于这里太偏僻,也没有检阅台,于是这一方案很快被天安门方案所取代。
在中央看来,开国大典的举办要在政协会议完成后才可以开始,而后者本来预计会在8月完成,却因种种问题至9月21日才在北平召开。经委员会商讨后决定,开国大典将于政协会议闭幕后立即举办,也就是说在政协会议于9月30日闭幕后,开国大典将于第二天即10月1日正式举办。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y《建国大业》)
二、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
时间确定之后,中共中央立即牵头各部委与军队、北平市政府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筹委会”,下设秘书处、指挥部、宣传部与布置处四个部门。看似只有四个部门,但这四个部门都下设若干小组,力争将开国大典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极致。要知道这可是新中国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典礼,是不能出现差错的。
如果说对天安门广场的整修、布置是考验工作人员体力与耐心的工作,那么如何引导接近30万民众进入天安门广场,指引他们有序参加游行并在结束后退出广场,对筹委会来说,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直到开国大典前的9月28日,聂帅还在为典礼当天群众需要的大量横幅和旗帜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决定在短短几天时间内动用一切力量赶制旗帜与横幅。此外,筹委会决定将群众划分为学生、机关、农民、工人等各部分,分别设立相应的指挥部,并在各部分设领队与副领队,负责带领本部分群众进场与退场。
开国大典影像
相较于其他环节来说,解放军阅兵式在开国大典上将单独出现,并完全由部队亲自筹划。此次受阅部队人数约16000多人,海陆空军都参加这次阅兵,早在7月底,这批被挑选出来的精锐部队便在北平市郊外进行训练。在此之前,大部分解放军士兵从未接触过检阅式,甚至连许多将军都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阅兵训练。为此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向加入解放军的前国军将领以及苏联顾问请教。这次阅兵式上,最令人纠结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安排空军驾驶飞机行驶过天安门上空?毕竟此时解放军使用的飞机大多是从日伪、国军方缴获来的,数量少,且质量不能保证。对此毛主席决定一定要空军飞过,但可以让飞行员飞过后绕圈再飞一次,这样可以解决飞机数量少的问题。
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的空军
三、开国大典的顺利举办
安防问题对于开国大典来说是重中之重,前边已经提到过,此时的国军依旧在两广、台湾与西南部署有大量士兵,尤其是国军方掌握着更为先进的战斗机,所以如何应对他们的空袭,是大典安防的关键。筹委会负责人聂帅为此提议,开国大典可以定在下午3点,那时国民党飞机受阳光直射,不利于作战,且其若在天黑之前不飞回台湾,将会被我方俘虏。此外,聂帅还提议整修天安门城楼下的旧防空洞,以在应急时刻疏离群众。
1949年在台湾的国军
自9月20日起,安防工作便全面展开,解放军还于25号开始全面对天安门及其附近区域进行扫查排雷,自9月29日开始,整个天安门广场附近实行全面戒严管制。10月1日下午2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宣布就职,3点开国大典正式开始。毛主席亲自宣布新中国成立后,按下升旗按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国旗正式升起。随后54门礼炮齐放28响,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的诞生。
开国大典时的毛主席
开国大典结束后,阅兵式正式开始。17架飞机从天安门广场上先后飞过,其中9架战斗机飞过天安门后重新绕回进行第二圈飞行。阅兵式持续2个多小时,随后盛大的人民群众游行活动开始。当游行结束时,已经是晚上近9点30分了,一切都是如此顺利,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欢呼。中央政府还下令在1号至3号期间,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北海公园、中山公园等一律免费开放。2日,整个北京市街头挤满了人群,人们对新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与期待。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